2007年4月14日星期六

2006的阅读之二:乔姆斯基《恐怖主义文化》

《恐怖主义文化》,诺姆· 乔姆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4月


何镇飚


看完乔姆斯基《恐怖主义文化》之后我才发现,大量的中国知识份子对美国的了解比美国知识份子主流多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美国的理解都是通过美国的主流媒体,而且更可怕的是,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他们成为了比美国知识份子更“热爱”或“理解”美国主流思潮的人群。


而事实是,被誉为“美国知识份子的良知”的乔姆斯基从来没有停止过批评和揭露美国的种种美国“不希望被知晓”的那些部分。乔姆斯基和中国的《美国人权报告(白皮书)》最大的不同在于,虽然都是一样揭露美国的阴暗面,前者是学术研究。


只是一篇序言《公众与国家暴力》就足够人们研究一阵了。“越南战争期间,公众在影响国家政策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说这种作用是间接的。”而80年代,同样的因素也阻止了美国对中美洲采取干预行动。“这样一来,里根政府就没能实现肯尼迪-约翰逊时期从国家恐怖主义到直接入侵的政策转变。”


多么一针见血,这本写于1988年的著作,The Culture of Terrorism,所揭示的美国从国家恐怖主义到直接入侵,针对的是60年代的越南和80年代的中美洲,但我们却看到,即使针对伊拉克,乔姆斯基的思想和观点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只不过从2001年起,美国的国家恐怖主义是以反恐的名义。


全书史料翔实,让我很钦佩这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对政治和社会、对媒体和意识形态有如此深刻的观察,也许一个知识分子真的应该勇于承担如此重大的社会责任。


这套丛书也许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最优秀的出版物,我向很多人推荐过,可惜有耐心去拜读一个语言学家上个世纪80年代的非专业著作的人少而又少,此前我家里乔姆斯基的书全部都是原版的语言学著作。我突然发现,正如那些“热爱美国”的国内知识分子一样,我对乔姆斯基又何尝不是误读,或者,我们习惯于把学者当成专家,而忽略了他们的“良知”。感谢乔姆斯基给我们一个更真实更多样的美国。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