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1日星期日

大学生"跳槽"是高校的错?

今天东南商报再次勇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系评报小组“当日最差报纸奖”。(现代金报勇夺上周最差副刊奖,而上周周最佳表现奖因为宁波晚报停刊而空缺)。

在第二版一条关于大学生跳槽频繁,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使其得分遥遥领先。

1、“大学生”跳槽指代不明。大学生毕业后是否应将其作为特别人群对待。是指应届毕业生还是指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这样区分是否真实反映问题。在当今社会再把“大学生”作为特定人群加以区分似乎贻笑大方,而且有组织歧视嫌疑。
2、企业员工流动是否企业行为,还是个人素质,还是受教育缺陷?把正常的企业行为视作不正常社会现象是第一错。把解除劳动合同看做员工过失是第二错。把这一现象归结为高校缺乏“诚信”教育是荒谬绝顶。
3、企业流不住人不从自身管理找原因,一味怪罪员工,特别是怪罪到“大学生”,株连到高校,实在是记者自身水平的缺憾。
4、企业需要人才却留不住人才,把责任推到高校。记者的行为也属于典型的转嫁社会矛盾,把教育作为社会发展不足和阶段性矛盾的替罪羊。高校对于诚信始终非常重视,也鼓励学生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利益,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有多难,相信来BBS的一般也感同身受。学生会大大咧咧无缘无故违约吗?即使有,他们18岁以上已经是具有独立民事责任的自然人,为什么还要去怪罪他们的学校,照这个逻辑不是也连带职责其父母对其缺说少教吗?
5、企业与员工,孰强孰弱一目了然,相信略有工作经验的人一下就知道个中的奥秘。在单位受到不公正或不理想的待遇连离开的权力都没有吗?作为高校教师能让学生做到这点吗?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系评报小组独立于任何媒体,由教师与学生组成,欢迎社会各界批评指导。
评报小组评论结果一般不直接在网络上公开,也不作为对宁波各媒体的评价参考。

2004年1月31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