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5日星期四

读书周报 之一

Weekly Reading Report 读书周报 之一

首先要感谢黄百竹老师,那天在天妃后宫吃饭的时候出了个很好的题目。就是把我看的原版书作一下梳理,然后把主要内容写在BLOG里。真的是非常感谢,那一瞬间,我感觉象是一道闪电,呵呵,照亮了偶博客的天空。

不过我马上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看英文书和中文书绝对不同。我看中文书的时候,脑子里时刻在评论,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看完了,几乎读书笔记也有了。而看英文书不同,看的时候,时刻在翻译,在理解,在琢磨,而丝毫没有评价或批判的余地。所以看完,只是知道了而已。再就是下次写论文,在第几页有相关的内容。所以,真要写点东西似乎并不容易。

但因为不容易,所以才有乐趣。而且对自己的阅读也是种梳理,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指点和黄老师的命题作文。

那么,呵呵。今天第一本书,偶隆重推出一本辞典。抱歉啊!但非常重要。国内似乎少有这类基本的工具书。

James Waston and Anne Hill的这本词典出过多个版本,这个第六版应该是最新的。可惜GOOGLE对图片进行保护了,否则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的书籍图片。这本书的初版是1984年,最新的第六版是2003年。在任何的学科里,定义并不是最关键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而新闻传播学,定义的混乱更加严重,说得通俗点,我们到底在研究什么东西,大概自己也说不明白吧。

2004年,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了Key concept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辞典》的第二版,书是1994年的书。但我发现,很多概念,并不值得推荐。例如,以最常用的“媒介”来看Media/Medium(复数/单数),在这本书里的定义是:一般来说,媒介是一种能使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中介性公共机构。具体点说,媒介就是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或提高传播速度的一项科技发展。广义上讲的说话、写作、姿势、表情、服饰、表演与舞蹈等,都可以被视为传播的媒介。(P161-162

而在偶推荐的这本书里,对medium的定义就是这样的:(p177 The physical or technical means of converting a communication message into a signal capable of being transmitted along a given channel. …… John Fiske i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divide media into three Categories,……

偶尝试着用中文表达就是:(媒介)能够把传播信息转换为可以通过给定的渠道传输的信号的某种物理或技术手段。(再一次感受到,看懂和翻译出来是两回事,如果想翻译好就更难。再来:“媒介是这样一种物理或技术手段,能够把传播信息转换为可以通过给定的渠道传输的信号。”)这个定义显然更简单明了也更贴近传媒本质。但请各位注意,在省略号后面的部分更重要,“John Fiske在他的1982年的《传播研究概论》一书中,把媒介分为三类:(1)表述性媒介,声音、面部表情、口语、姿势,这类媒介就是传播者本身。(2)代表性媒介,书籍、绘画、照片等,运用了文化和美学的转换来重建文本,独立于传播者,是传播的“工具”。(3)机械性媒介,电话、广播、电视、电影等,他们是媒介1和2转换者。(因篇幅关系,部分英文未列出)

这个定义非常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把媒介分为三类的John Fiske,就是我前面批评过的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辞典》的作者。奇怪吧,他1982年如此具有先锋意识的观点,在翻译过程中居然没有了。而在英文版的别人的著作中,反而写得清清楚楚。而且一个定义,能大段引用别人的观点,更显示了这本辞典的权威和大度。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