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漂流中温暖
何镇飚
看到现代金报和宁波公共关系协会、东方热线、天一世纪新华书店等单位合作推出的“漂流书”活动,觉得新奇而温暖。(《现代金报》1月8日、9日、10日报道)漂流书最早起源于西方,类似古代的“漂流瓶”。在自己读到的好书上写下或长或短的读书心得,并在书上留下个人标记,譬如电子邮件地址或QQ号码,然后把书“放”出去,等待别人在读到好书的同时,与同好一起交流、继续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最后等这本书“漂流”回来的时候会讲述许多精彩的故事。宁波这次的“漂流书”活动是国内正规组织的第一次,此前也曾有宁波几位“漂流书”活动爱好者尝试以个人名义放书漂流,有的把书放在公园的长椅上,有的故意“忘”在咖啡馆,但从来都没有得到过回应。
个人放书的无疾而终与宁波的城市阅读文化有密切的关联。去年年初,宁波市城市调查队对宁波市民的文化消费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宁波市人均书报杂志支出仅为35.43元,占市民文化消费总额的2%,跟教育支出、文化娱乐支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宁波市民书报的消费正呈现递减的现象,2002年比2000年的人均40.4元下降了12.3%,甚至比5年前1997年的人均38.86元相比都下降了8.8%。35.43元按时下昂贵的书价,一年能买几本书呢? 书刊阅读投入的减少有综合的社会原因。电脑的快速普及与网络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不用买书报一样能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社区和BBS的出现更使网络阅读成为一种互动,彼此互不相识的网络读者可以对同一本网络读物进行交流、发表意见。而古老传统的书籍阅读却无法与其他阅读者共同享受交互传播的快感。现代都市里的书籍阅读者往往生活压力比较大,一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就阅读主题进行交流。于是,传统书籍的读者人数和质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下滑的危险,不尽宁波如此,而且世界各地都是如此。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危险信号,因为书籍是人类文明与进步最广泛、最重要的承载方式与传播媒介。
上个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大会确定了世界书籍日,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书籍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这次宁波几家文化传播单位联手推出时尚、新鲜、充满人情味与文化气息的“漂流书”活动,(我甚至想说,还带有几丝浪漫情怀)标志着甬城民间文化活动的自觉意识,并已经开始发挥社会传播机构、民间团体、学术协会与文化产业的力量,把个人化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变成了有组织、有秩序、有规模、有积极社会意义的集体阅读盛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座民间流动图书馆正在孕育,它使个人阅读的经济成本大为降低,使阅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使先进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有效,使城市文化品位得以进一步提高。而且作为全国首次,更让这座拥有天一阁和源远流长的藏书文化的城市引以为豪。
在得到消息的第一个晚上,我默默挑选着自己心爱的书籍,在扉页上写下曾经因这本书而引发的感慨,我不知道它会“漂流”到这个城市里哪个人的手中,但我希望能带给他力量、智慧和一点点温暖。
(作者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系主任助理 浙江省传播学会理事)
《现代金报》2004年1月11日,A24版
何镇飚的一传一乐(荔枝FM收听)
11 年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