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春节无报之城
何镇飚
和电波及网络媒体不同,在宁波的报纸读者会发现,大年初一,宁波本地所有报纸一律休停刊。从大年初二到大年初三,除了宁波日报以外的宁波所有的报纸全部休停刊。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宁波的读者读不到本地报纸,这是宁波报业年年不误的新年礼物。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职业惯例还是一种职业麻木。
一、停刊与休刊公告2月7日上午,现代金报第一个刊出“春节休刊 敬告读者”,2月7日下午,宁波晚报刊出停刊公告。2月8日上午,宁波日报和东南商报也发布了停刊和休刊公告。至此,宁波本土的4份报纸在春节期间全部休、停刊。
宁波日报:(2月8日头版)告读者/由于春节长假,本报版面将作相应调整,具体安排如下:2月9日(正月初一)停刊,2月10日(初二)至2月15日(初七)每天出四版,2月16日起所有版面恢复正常。本报编辑部
宁波晚报:本报春节停刊三天。从正月初一至初三,本报停刊三天,初四起恢复正常出报。宁波晚报社(发表时间2月7日,头版)
东南商报:敬告读者/根据本报出版计划,春节期间休刊三期,即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常出报。休刊期间,本报新闻热线每日上午8:30至下午5:30正常值守。敬祝广大读者春节快乐,万事如意!东南商报 2005年2月8日
现代金报:春节休刊 敬告读者/按照本报2005年出版安排,本报在春节期间休刊4期,即2月9日——2月12日不出报,2月13日正常出报。休刊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祝读者朋友新春快乐!现代金报,2005.2.7
如此重要的公告,每张报纸都只刊登了一次。
2、相关的司法解释关于春节休停刊的相关司法解释并不容易找到,以至于究竟是应该用停刊还是休刊都难以找到规范的出处。
以新闻出版署 1990年12月25日 [1990]新出报字第1534号《报纸管理暂行规定》为例。
第二十二条 报纸停办,应由其主办单位提前三十天向登记机关提交书面报告及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办理停办手续。报纸出版过程中,若报纸的主管部门没有承担或通过正式文件表示不再承担相应责任,则该报即自行失去继续出版的合法权利,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注销该报登记。报纸注销登记,应由其主办单位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报纸因违反本规定或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而被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撤销登记的,应由其主办单位到登记机关办理撤销手续。报纸办理停办、注销登记或撤销登记手续后,由登记机关报新闻出版署备案。报纸停办、注销登记或撤销登记的善后事宜、由报纸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共同负责。
第三十四条 报纸的变更是指:变更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名称、文种、刊期、开版、定价、发行范围、临时增版、临时增期和中断出版等。
第三十七条 正式报纸需变更刊期、开版和发行范围的,由其主管部门向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中央单位的报纸,由新闻出版署审批,地方单位的报纸,由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变更,并报新闻出版署备案。《报纸质量管理标准》实施细则(试行)中也只有两条可以对“春节无报”现象作出规整第二条.报纸依法出版情况的质量评定标准(20分)。报纸的各项出版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等报纸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报纸的出版、印刷、发行、登记项目的变更、经营及各项有关活动,都必须符合行政管理方面的审批登记程序。对执行新闻出版管理法规和遵守其他法律、法规方面不能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按程度不同,酌情减去20分以下分数,一般性违规一次减5分,严重违法、违规的,可以全部减去20分,或按《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处理。第五条,报纸的社会信誉质量评定标准(10分)。作为一种社会传播媒体,报纸应在读者中建立良好的整体形象和必要的社会信誉。报社必须满足读者和客户的正当要求,应具有良好的遵纪守法表现及记录。对报纸的社会形象和信誉的综合质量标准,结合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报纸审读、日常管理和社会综合反映(读者来信、社会调查)等手段给予评定。对不符合社会信誉综合标准的,酌情减去10分以下质量分数。
从调查中可知,新闻出版署对与春节休停刊并无明文约束,除非休停刊达到3个月,这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3、与杭州等周边城市的对比2月9日中午12时,我在宁波的报摊只买到了2月8日的都市快报和2月9日的钱江晚报。但当我查询后得知,杭州的《浙江日报》、《今日早报》、《钱江晚报》等都无一例外地正常出刊。笔者还打电话去问《都市快报》得到的回答是“春节当然正常出刊了”。这才知道原来宁波的发行网点也是春节休息。而上海的《文汇报》2月9日出了八版。想想自己居然一叶障目,以为春节是“天下无报”了。把这篇文字放在BLOG上也是希望看看全国其他地方的春节报业休停刊情况。
4、媒介经营与媒介伦理、媒介责任报纸为什么可以春节休息?想想如果春节期间没有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会,没有电视新闻和天气预报,没有电影和广播是多么的不可想象。但是没有报纸,宁波居然做到了。分析原因有三。首先是报业经营环境的宽松,垄断地位的无法打破,外来报纸不可能进入地方化的生态环境。
如果不考虑报纸出版的纸张、印刷和发行的边际成本,那么春节出报的成本只在于编辑和记者的劳动。而这类工资成本宁波的报业是完全可以支付的。之所以没有做,还是因为编辑记者的闲暇成本高于了报纸出版的收益。
其次,就是报纸出版的收益为什么会低于编辑记者的闲暇成本呢?显然是没有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高于记者编辑休息之上。大概这也是宁波报业的惯例吧。几年,甚至十几年来春节无报已经是一种习惯。从媒介伦理的角度上看,是对读者的强烈忽视和对自身职业的高度优越感造成的。
第三,媒介的责任。作为新闻媒体应该告知公众应知未知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纸张媒介具有比电子媒介更优越的所在,易保存,可反复阅读,信息量大,适合传播深度报道和专业信息,这些难道经营者都不知道么?显然不是。如果要扣大帽子可以上升到,保持先进性,三个代表和三贴近,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春节无报是宁波报业责任感的麻木,想想日报集团在两次机关民主考评中的不理想排名,也就不难以理解了。
宁波的报纸媒介在春节期间集体把媒介主动权让位给了其他媒介,这不可谓不是一种集体失语。希望这是最后一个无报的春节。
2005年2月9日,于宁波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系副主任
何镇飚的一传一乐(荔枝FM收听)
11 年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