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6日星期五

十月十一月海外购书全部到齐

今天上午终于等到了保安放在我信箱的包裹领取单,我最近两个月在美国买的最后一票终于到货。书是好书,经典的施拉姆的。原来是威斯康辛州图书馆的馆藏,不知道怎的流落到民间,被二手书商在EBAY上高价拍卖。不想被我这么一个中国人买到,由于该商人没有把书寄到中国的经验,开始只问我收了3美圆的邮费,把我高兴的,结果第二天就来EMAIL,说要再加6美圆,我一着急马上就把六美圆给他了。后来一想,万一书没到那6美圆一般可是不退的哦。好在现在书终于到了,很大,很厚,我个人觉得很值。如果您再到网上查这本书会发现,不论是新版还是旧版,都没有了。

买国外二手书最大的好处不是便宜,而是书中有大量的笔记和注释,有时间拍照上来,有些还点明了该段落可以参考哪些书,有些则蛮搞笑的,看来看这些书的人还真不大简单呢。

之前买的是1964年版的《Understanding Media》是麦克卢汉的,其实是MACHILL公司的早期版本,非常珍贵。我在多个版本中选择拍卖了这本,也荣幸买到。这本书收藏流传有序,几乎每个收藏者都有签名,有一位居然还在其中夹了张卡片,第一句就是“thank you”感谢我们读这本书,使我想起以前看的故事说有作者因为自己书没人看就在其中夹了百万美圆的支票的故事,想来也未必如以为的那么荒诞。书中有价值的铅笔注释更多,也更生动,看来对麦克卢汉的研究国外还是做的很到位的。

海外购书最慢和最麻烦的就是从台湾省购买。去年夏天去台湾,买了7万新台币的书,几乎花完半年积蓄,而且全部是专业书,只有自己看了偷着乐。但几套丛书并没有买齐,于是从网上订购了一批台译书籍,偶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翻译。我买了英文版,大陆翻译版,但还是忍不住想看看台译版,虽然未必都是精品,但往往能给我不同的理解角度,甚至于有完全两回事的翻译,更让我对原著的理解加深不少,就好比是两个不同的翻译在彼此吵架,到底什么意思,让读者不得不钻研个明白。那批书是很早就买了的,用美圆结汇,海峡对面也蛮早就打包好了,因为买得很多(八本,都比较贵),还免费送了我三本书(太奇怪了)一本是介绍IBM的算财经吧,一本是生活的有点女性读物的感觉,一本是小说《私奔》,还有一本《知识份子》留言本,就是空白便笺,做的比较精美,名字也诱人。(之所以把赠书写出是怕有关部门以为是什么不好的书,呵呵)很大的一包。从我付款,到打包出书只花了3天,但路上居然走了整整两个月,简直不可思议。美国的书都只要7-10天就到,因此我呼吁“三通“绝对是最积极的一个。

2005年11月25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