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1日星期日

也谈西学东渐

看到陈勇先生的BLOG里谈到“西学东渐”的问题,很感兴趣。其实这个问题困惑了很久,不妨写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自己家族里大都是学理科的,而且几乎都在国外受教育,一般来说,我自己也大概也是某所重点大学的理科专业然后继续西学,一直到高三以前,我都热衷于物理竞赛而且屡次获奖,最喜欢的是超导体和建筑。但大概就象陈勇先生所思索的那样,工具的先进并不能带来民族的复兴,对于一个落后民族,更需要的是制度的、思想的改进,最受触动的是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因为从小受教育就是不为良相既为良医,居然不当医生去做老师(其实是无业)。于是兴趣转到外语上,英语成绩一度从全年级20-30名突进到前一二名,下定决心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而看的也是萨特、弗洛伊德、荣格(都和英语没什么关系)。这种激情到了一所外语院校就更变本加厉,以至于在四年里看的外语原版读物比中文书多,听的音乐也都是摇滚乐、JAZZ和BLUES,还有CLASSICAL,MOZART。

20世纪80年代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化时期,对传统并不是颠覆的,但对西学却是热情的。这正是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最幸福的所在。而西学东渐在这个时期不再是功利性的,也不再过分形而上,而是真正具有“群众基础”和文化积淀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高校里最大的改观是发现身边的人们都不热衷出国,这在90年代中是蛮特别的,也正是在学习中我阅读了蛮多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书,发现了另一个世界。其实东西方始终在互相交流中,那年的张治先生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使我们知道了西学和汉学。而盛宴时期,我的阅读几乎都是国学作品。

一直到我离开外资银行的工作后,我才发现,其实西学离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很遥远的,只是我的独特经历、朋友圈,给了我西学已经压倒东风的假象。于是有了 “新文化”,究竟新文化是什么?我一直没有说,以后也不会说,但我想,聪明人都知道,也不会刨根问底地去追究,名字并不重要。

但很快,进入21世纪以后,在80年代出生的人进入大学、走上社会以后,我才发现西方的文明真正彻底地占据了上风,且不说学,因为在我从涉足的学科里,我做过几次最简单的调查,核心论文引用的70%以上是国外的著作。西学早就……

可是,再想一想,很多话还是不说了。大众的观念并不会因为使用了手机开上了奔驰而改变。毛主席当年说大学只需要理科不需要文科,是最经典的了。是啊,文科老师教的都是什么啊?

2004年5月8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