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许曾在泰坦尼克号上演奏过——德国图林根钢琴五重奏观感
何镇飚
在宁波这个城市里每场音乐会都会让我莫名地激动,然后带着这种激动投入每一场音乐会的欣赏。虽然我不知道自己的评价是否正确,但是我想说,德国图林根钢琴五重奏团是今年我所看到的最适合宁波的优秀演出。过于高雅、冷门的演出在宁波是难以有太多知音的,譬如举办钢琴音乐会的话一定离不开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如果想听普罗科菲耶夫、梅西安的钢琴作品那是不太可能的,听众中的大部分不要说作品,连作曲家的名字都没有听过太多的。而普及演出显然不是这个城市的古典音乐主流,因为普及工作是不能市场化的。市场必须是需求的体现,必须是对自发需求的满足,必须是高质量高专业度的。
琳达的钢琴音乐会去年在宁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满座而且加座,但今年就不如去年受欢迎。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演出质量没有大的进步,上海的几位音乐家朋友提醒我注意她的左手,但今年她的作品更加普及,缺乏了古典应有的深度,左手优势没有彻底表现,但市场还是不错。可见通俗古典的市场巨大。
于是我们可以知道,宁波的观众喜欢的是不太艰深的、亲切可人的演奏,但同时,不能缺乏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所以我要说,德国图林根钢琴五重奏的演出是今年最符合宁波市场的演出。每一阕作品都精美绝伦,韵味十足,散发着浓郁的古典风格,演奏热情亲切,没有古典演出常有的严肃紧张,反而是一派渔歌互答、自在逍遥、其乐融融。
首先来看第一小提琴,虽然年纪不大,但的确有领军人物的风范,镇得住、顶得上。第一小提琴是弦乐室内乐团的灵魂。从演奏特征来看,这为第一小提琴手显然是个活泼、自由的成熟男子,优雅而生动。他的表现为整个乐团打下了总基调。满头银发的钢琴手是乐队的另一个亮点,他的音色并不是法国派的一片朦胧,也不是纯德国的线条清晰,而是前苏联学派的晶莹剔透,手指的力度非常可观,每次一曲终了起来鞠躬都特别优雅到位,彬彬有礼。
这个五重奏乐队是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模式,没有中提琴,加了一把低音大提琴。图林根这个城市还真的和舒伯特有关,作曲家著名的艺术歌曲作品《魔王》就是在这个德国东部的小城市里完成的。
而整个乐队里最让我惊喜的是大提琴演奏家,他的演奏好几次成为今晚的亮点,而乐队也特意把不少SOLO的机会让给大提琴,大提琴在钢琴五重奏团中作为主奏乐器,而整个乐团作为伴奏的时候是并不多见的,于是为演出频添了几分独特的魅力。
整个乐团实力均衡、气质高雅、配合非常默契,是非常不可多得的优秀演出,而更难得的是,演奏的都是一些改编曲,特别的平易近人,每首曲子都不长,但又充分发挥了所有乐器的优势,很多音乐儿童在台下也一定体会到了原来自己手中的乐器还可以如此柔美可人。任何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只要坐上几分钟一定会陶醉在古典的魔力中,图林根钢琴五重奏乐团就是这种魔力的实现者。
听着听着不禁生出许多幻想来,这么坚定、美妙的音乐能让人如此松弛、宽慰,如果在惊险的环境中一定能给人安全感、而且使人宠辱皆忘,置生死于度外。那么,我几乎为我的想法惊呆了,他们一定也许在泰坦尼克号上演奏过。我不喜欢那部迪卡普里奥版的《泰坦尼克号》,也不喜欢EMI出版的《泰坦尼克号上的古典音乐》CD唱片,我喜欢黑白片的《冰海沉船》。那上面的乐团只说过一句话,第一小提琴:“先生们,这是我们最后一首曲子了。很感谢这一辈子一直和你们在一起演奏,最后一首。”其他的演奏员什么都没说,一曲终了,大家散去,但第一小提琴突然开始独奏起来,于是走散的乐队成员又重新聚到一起继续演奏。音乐给极度恐慌中的人群送去一丝温情、理智和平静。
这个夜晚,我们也是温情、理智和平静的,在德国图林根钢琴五重奏的音乐中。虽然我知道那条船上可能没有钢琴,但我还是觉得他们也许真的曾在泰坦尼克号上演奏过。
-=-=-=-=-=>[这个贴子最后由金真在 2003/09/03 06:16pm 第 1 次编辑]
何镇飚的一传一乐(荔枝FM收听)
11 年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