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0日星期六

宁波首部DV作品《星期天》观感

宁波首部DV作品《星期天》观感
金真(何镇飚)

在秋老虎最厉害的一个晚上,在没有空调的屋子里吃火锅,只因为有朋友们在一起,而且,为了作为宁波首部DV作品《星期天》的第一批“内部放映版”(导演一刀未剪版)的观众。

DV简称DIGITAL VIDEO,本身只是数码摄像的意思,最早也许只是SONY公司数码摄像机的一个型号系列,但随着数码摄像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个人也可以拍摄影视作品的地步。一部价格万元的DV数码摄象机用以拍摄,一台价格万元或更低的计算机做后期,个人也可以承担的拍摄费用,使个人的影象梦想在这个时代成为可能。

由于第一次观影用的是VCD格式,所以影象质量有一定的缺损。但丝毫不影响作品本身的震撼。《星期天》讲述的是一个可以根据观影者个人的经历甚至情绪不同而内容与理解也跟着变化的故事,看完之后,很少有人说完全看懂了,也几乎没人说看不懂。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叫商比的青年求职未果的故事,但估计没有人把这个作为主要内容来对待。大家感兴趣的都是商比和那个叫“小贝”的小男孩儿之间发生的东西。小贝是影片一个很大的亮点,不论是剧本中这个人物本身的设立,还是年仅10岁的小演员的表演。多少让人联想起伊朗名导演阿巴斯

在由石蟹工作室出品的这个15分钟的DV作品观摩结束后,对电影的讨论是热烈而诚挚的。我甚至有了对大卫芬奇作品似的理解,商比就是小贝,小贝就是商比(《搏击俱乐部》),特别是《星期天》中交代的商比童年罚站的一段,直接点明了这个主题。

而对主创人员的批评与拷问同样是精彩的。导演赵磊(石头),和摄影张健(旁元蟹)很直接地回答了观众们的问题。例如对于商比拉开窗帘那一场戏是全片比较重头的一幕,但无论是时间的交代上还是光的运用上都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主创人员很谦虚,也很执着地解释了这一段,包括拍摄中的条件限制等。能在观影之后聆听创作者的心声实在是莫大的享受。

电影开场和结束的小巷描写是我最喜欢的两段,DV不仅是创作而且也是记录,那些我们童年时熟悉的小巷已经渐渐离这个城市远去了,而《星期天》的创作者对这条小巷的表现与把握确实是非常到位的,特别是片尾巷子中的男女老少回头一望,侧身躲闪的表情实在是太本土了,喜欢。

小演员也出席了内部的首映,但他没有回答观众的问题,不过我还是要说,他是一个好演员,特别是听导演说在拍摄粉笔划墙的一段时,小演员因为粉笔太短而磨破了手指,却一声不吭,在多次NG之后,坚持把内容拍完。直到导演满意地收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他的伤口,“非常心疼”两个主创大男孩说。而每天超过4、5个小时的拍摄工作对于一个10岁的男孩来说怎么也是枯燥而疲惫的,但在DV中,他还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观众,这就是一个优秀演员的素质。

2002年8月24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