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0日星期六

马牌巧克力

马牌巧克力

金真(何镇飚)

深秋的我特别喜欢吃巧克力。一天,我走进升阳泰商场,在一大堆Dove 、Kisses当中见到了马牌巧克力,金黄色的包装,挺大一块而且便宜,我几乎不敢相信那就是我童年时的奢侈品,久违了的老朋友。记得那时马牌巧克力的外包装是暗红色的,上面画着两只大雁,一只是红色的,另一只是褐色的,巧克力的形状也和现在一样,薄薄大大的一块,记得后来还出过一种厚的,一样的价格但看起来要小得多了,虽然外包装上是孙悟空,我也没有让妈妈买过几回,因为太快吃完了。自己的巧克力吃光了而小朋友的还有一半的感觉是一种成年人也可以领略的痛苦。

那都是小学低年纪的记忆了,我实在想不起来马牌巧克力是如何从中淡出的,总之后来吃的东西就多了,因为我一直住在解放路以南,所以我买“吃场”都是在升阳泰,幼时的升阳泰让我最着迷的并不是食品,而是一种也许是其独有的五颜六色的塑料卡扣,由套和扣两部分组成,可以扣住塑料袋的口子,试想一下,透明的袋子里装着好看的糖果通过一个漂亮的卡扣拎在手上,那种快乐是快餐店里的孩子们无法体会的。于是我就有了收集这种彩色塑料卡扣的爱好,这也许是我最早的收藏品了(比“金猴”糖纸和塑料笔套管还早),记得曾自以为收集全了全部各种颜色的时候,突然看到街上有人提溜着我从没见过的白色卡扣,那种心情现在只有见到别人使用着比我更先进的3 D图形加速卡时才能比拟,于是缠着妈妈去买,结果到了升阳泰一问,才知道那是种次品,相当于“错版票”,我可不管这些,售货员拿出一大堆让我们挑,终于找到了白色的。当然,照例又是“顺便”买点儿吃的解馋。虽然当初收集彩色卡扣可能主要是为了留住味觉的美好,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只是一片斑斓色彩了。

在我初中的时候升阳泰扩建了,上下两层,真的有点象柴可夫斯基最后一部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糖果王国,装修后开业的第一天可真称得上人山人海,那里不仅有宁波商场第一条双向自动扶梯(此前的华联是只能上不能下的)而且售货员都穿着漂亮的店服,特别是一顶船型帽,很令当时的宁波人惊叹。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摆满了整个一楼,二楼是玩具和文具,可谓鼎盛;而此时宁波食品也大行其道,我们很容易地就能在升阳泰买到核桃酥、三北豆酥糖、橘红糕、冻米糖、黄软糕、绿豆糕这些现在得找一找的本地“零嘴”,应该还有马牌巧克力和动物饼干,也能很容易买到燎原食品厂出的装在塑料管子里的“鲜橘水”和后来叫“阿波罗”的棒冰与冰砖,说句公道话那可比“五X ”强多了。在“阿波罗”以前宁波最受欢迎的冰棍是冷藏公司出品的“灵桥”牌,夏天我妈妈总是要挑“灵桥”而把“燎原”拒之门外。说起冰棍,我认为到现在为止宁波最优秀的本土创作的广告既不是文不对题的“杉衫”更不是听起来象“非奸既盗”的房地产,而是我高三那年电视里的棒冰广告,掰腕子的建筑工人、靓丽的青春少女、踏着霹雳舞步的少年、快速切换的镜头、激昂的音乐,特别是两个小学生把一支快“烊”掉的棒冰递到在烈日下维持交通的面无表情的纠察老头手里的那一幕,让我至今在宁波广告作品中找不出对手,似乎也说明宁波在某些方面多年来毫无进步。

“这种巧克力很合算的。”身旁升阳泰的售货员小姐建议道,我环顾四周,现在的升阳泰已经买不到绿豆糕、橘红糕和不知所终的“阿波罗”了,只剩下一隅小超市或曰杂货铺,那可是宁波历史最悠久的食品商号啊,记得中学语文老师在讲词牌名的时候还提到“升阳泰”这个名称,说“音、形、意”俱佳,故能屹立百年。我实在不愿意去考究升阳泰的历史,那种沉重而无聊的散文是余秋雨及当年张春桥的秘书们写的,我记忆中的升阳泰就和我喜爱的马牌巧克力一样,料足、口味纯正、价格可人、不花哨,那层锡纸还和当年一样,我们把他蒙在2 分或5分硬币上,马上就克隆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我每次看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就会想起这一幕。而宁波独有的食品文化与品牌,希望他们也能和马牌巧克力一样,重新唤起我们关于味觉的一切记忆,成为我们本地的、外地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后代回忆中的欢快色彩。


2000年12月5日

没有评论: